安好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创新之路

宋光起名字胶东红色记忆烟台威海有哪些村庄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0]人次

从抗战时期开始,胶东就是有名的根据地,涌现出了大量的英烈人物。为了纪念他们,当地有不少村庄(主要是英烈的故乡)后来改名,以英烈的名字作为村庄的名称。

胶东范围内有多少个这样的村庄?暂没见到权威的记载资料。本文就笔者仅见,介绍烟台威海的一些村庄。不全的部分,烦请大家指正补充。

瞻仰过栖霞英灵山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的朋友,对任常伦和王彩春两位英雄的名字应该很熟悉。在英灵山上有“三英墓”,合葬的英雄中就有任常伦和王彩春,另外一位是王克山。

(龙口市常伦庄村)

任常伦,是黄县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曾荣获“军区一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1944年在长沙堡战斗中牺牲。王彩春,是海阳人,1942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在万第战役中牺牲。

为了纪念两位英烈,任常伦的故乡—黄县孙胡庄,改名为常伦庄,就是现在龙口市七甲镇的常伦庄。王彩春的老家—海阳县大庄村,则更名为彩春泊,即今海阳市留格庄镇的彩春泊村。

(荣成学福村)

在胶东半岛东部,也有一个类似的村庄,那就是荣成市埠柳镇的学福村。根据《荣成市志》的记载,学福村原名东豆山,抗战时期,村中出了一位叫做梁学福的人物。他1940年参加区中队,后转入威海县大队特工队,任便衣队长,战斗英勇,不幸在1944年的一次战斗中牺牲。胶东军区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为纪念他,村庄改名为“学福”。

以上介绍的村庄都位于乡下,而在胶东一些县城,也有以英烈命名的居民区,例如蓬莱的武霖村(社区)和栖霞的聚魁村。

武霖村位于蓬莱城西(戚继光故居附近),名字取自英雄杨武霖。根据《蓬莱县志》记载:“杨武霖蓬莱县城里人。1938年投笔从戎,参加八路军,1940年10月,在掖县双山战斗中牺牲,年仅21岁。蓬莱县将他的出生地命名为武霖村,以示纪念。”

聚魁村,位于栖霞城南(现属栖霞市翠屏街道),名字取自英雄曹聚魁。《栖霞县志》载:“曹聚魁,栖霞城南坊村人。”他在抗战之初就投身革命,1939年牺牲,很早就为国捐躯。1945年,栖霞县将城南坊村命名为“聚魁村”。

刚才介绍的村庄,都是以英烈姓名中的“名”来命名,也有的村庄是以“姓”命名,例如蓬莱的夏侯村。

(蓬莱夏侯村)

夏侯村位于蓬莱南部,现在属大辛店镇。根据《蓬莱县志》记载,该村原名“兴村”,张姓居多。而现在的名字“夏侯”,取自该村走出的英雄“夏侯苏民”。

夏侯苏民,原名张培礼,出生在兴村,1938年2 月参加蓬莱县抗日武装起义部队"三军二路",历任中队长、排长、连长、 营长、副团长、军分区参谋处长、参谋长、团长等职。1946年,时任胶东军区五师十三团团长的夏侯苏民,在攻打高密的战斗不幸牺牲。夏侯苏民牺牲后,胶东军区追授他"胶东战斗英雄"称号,蓬莱县将他出生地兴村改为"夏侯村"。

除了“以姓命名”和“以名命名”这两种模式之外,也有的地方是以“全名”来命名,例如掖县的宋光村和招远县的赵书策村、臧述村。

(龙口市常伦庄村的文化墙)

掖县的宋光村,就是现在莱州市郭家店镇的宋光村。这个村庄原来的名字叫做“干河子”,以烈士宋光的名字而重新命名。根据莱州史志资料记载,宋光原名宋林竹,字劲千,也是在抗战之初就投身革命,1942年在平西县(平度西部)岩刘家战斗中牺牲,为纪念他,干河子村改成宋光村。

实际上,同样位于莱州市的铁民村(属文峰街道),也是以烈士的名字(李铁民烈士)命名,不过,姓没有体现出来。

(龙口市常伦庄村的文化墙

如今招远市金岭镇的赵书策村,是以烈士赵书策的名字命名。赵书策于1943年牺牲,1945年为了纪念他,招远县将他的故乡赵家沟村更名为“赵书策”村。臧述村位于现在的招远市夏甸镇境内,原名叫做史家村。1945年,该村走出来的臧述,在万第战役中壮烈牺牲,史家村因此更名为“臧述村”。

上述的这些村庄,只是胶东村庄中以烈士命名中的一部分,虽然不够全面,但胶东红色底蕴之深,也可见一斑。

家庭生活指南期刊

中国物流与采购期刊官网

河北农机

赢未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