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好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视频插座

分享时间小窍门分享一个牛人的方法让时间效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点击:[0]人次

每天忙忙碌碌,但一天下来却发现什么收获也没有。

自己明明一整天都坐在办公桌前,完成的工作少的可怜。

学习了一整天,脑袋嗡嗡的,一回忆发现学习成果少得可怜。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时间都被偷走了。

各种琐事,计划外的事情,各种娱乐APP,各种你感兴趣的事,被它们偷走了。

这些事情不但耗费你每天大量的时间,还降低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前苏联有个叫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的人,是名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生前著作无数。

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开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

后世称“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

简单来说,就是事无巨细地记下自己一天都做了些什么事情,花了多少时间,精确到分。

然后分析时间、消除时间浪费、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

以下是柳比歇夫在日记中的摘录(来源:百度百科):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 –十分;

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 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这种方法能够让我们觉知时间,随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当我们用这种方法记录下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和所花费的时间,会发现,真正用在用学习和工作上的时间真的是少得可怜。

而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的时间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不妨拿起纸和笔,开始记录一天的时间。

当我使用这个记录方法后,发现自己每天真正用在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只有可怜的4小时,

睡觉7个小时,三餐时间共计1.5个小时,运动1个小时,也就说,我每天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情。

除了必要的通勤时间,和领导安排的临时任务外,我发现自己主要浪费在以下方面:短视频APP,购物APP,查看各种通知,手机游戏,各种新闻、资讯,加起来至少有7个小时。

好吧,就算这样,我不是还有4个小时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吗?

但事实上,这4个小时的效率是要打折扣的。

比如,我准备写一篇文章。

15分钟后,我开始逐渐进入专注,变得文思泉涌起来,正当我奋笔疾书的时候,突然有个快递要我签收。

当我签收完快递,发现只是一份不重要的文件,便继续写文章。

不幸的是,我不得不重新调整状态,以便尽快进入专注。

运气好的话,我会迅速进入专注状态,运气不好的话,我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调整自己。

假设我用2个小时的连续时间能写完一篇文章的话,当时间被切割,我可能总共要花费3到4个小时来写完一篇同样的文章。

碎片化的时间相比整块的时间,效率会大大降低。

其中的原理,就像在高速上开车比在城市开车的油耗要低很多,速度快得多的原因一样。

高速上可以保持车速的稳定,而在城市里,每次在路口碰到红灯的时候,停车和启动会大大提高油耗,而且平均速度也要比在高速上低很多。

每当有无关琐事来袭,就像开车遇上红灯,你必须把车停下来。

绿灯的时候,你不得不从零开始加速。

油箱的油就像你的精力,车速就像你的专注度,琐事就像红灯。

琐事越多,就越消耗人的精力,越不容易进入专注。

解决方法:

1、记录时间,保持觉知。

对时间保持觉知,是高效利用好时间的前提。

人们之所以忙碌一天,却发现几乎什么实事也没干,但内心明明觉得自己一整天都在忙个不停啊。

因为我们没有对时间保持良好的觉知。

对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干什么,完成每一件事花了多少时间,都没有清晰地感知和记忆。

脑袋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我早上大概做了这些事,每件事我大概用来多少时间。

要知道,大脑的记忆并没有那么好,并不能清晰地记住一天发生了哪些事情,当大脑在回忆的时候,对于那些模糊不清的东西,会自动脑补。

比如在回忆吃早饭花了多少时间时,而又没有特意看表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大脑可能会给出个自己觉得正确 时间,比如说半个小时,

而事实上,吃这顿早饭花了50分钟。你看,这其中的误差高达20分钟。

靠直觉估算,有时是非常不靠谱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时间进行记录。

就像前文提到的“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一样。

每做一件事情,就记录下起止时间。

7:00——7:32起床、洗脸、刷牙、上厕所

7:32——8:27出门吃早饭,到达公司

830——8:40 刷朋友圈

8:43——8:57整理办公桌

8:58——9:05整理报告

9:06——9:12帮同事修理电脑

9:13——9:36继续整理报告

9:37——9:44和同事讨论昨天的球赛

9:45——9:50泡咖啡喝咖啡

9:51——10:03查看淘宝拼多多京东已购买商品的物流信息

10:04——10:22下楼帮领导取快递

......

如此记录一天的时间清单,在临睡前做分析总结。

这样你就能看出自己一天都做了哪些有价值的事情,哪些没有价值的事情,哪些事情用时比较多,哪些事情是突发事情,哪些事情是每天必做的。

之后就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比如你发现自己上班刷手机的时间太多了,就应该主动减少在这方面的时间。

你发现总是因为给同事帮忙,不等不停止自己的工作,从而影响了工作进度,你就应该减少在正式的工作时间给同事帮忙这些事。

2、利用好碎片化时间,集中处理常规性的琐事。

如今,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

利用好这些碎片化时间,能极大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就我个人而已,我发现自己一天当中总是会不自觉的拿出手机查看购买食品的物流信息。

有时是在工作卡壳时,有时是在吃饭时,于是我就规定自己,绝不在工作学习和与人聊天时查看物流信息。

只有在等电梯时,排队时,这些时间才可以查看手机。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既不会影响工作和学习,又能利用其碎片化时间。

一开始,在工作和学习时完全杜绝查看信息很难,但只要坚持,不停地告诫自己,这个坏习惯终于被我改掉了。

如果你每天都有很多不重要,但又总是要做的事情,就尽量安排在某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来做。

比如,有每天都看新闻的习惯,就规定自己在上、下班通勤的时间看新闻,其他时间一律不看。

总之,碎片化的时间最好用做琐碎额的、无需深度思考、无需非常专注的事情。

3、屏蔽干扰,用大块的时间,进行深度工作或学习,提高效率。

一些复杂的工作和学习是需要大脑进行深度思考,非常专注的。

例如写文章,教学,听课、看书、考试等。

而进入专注是需要第一段时间的。

有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一般人是在15分钟后,才能完全进入专注状态。

也就说,深度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必须要有20分钟以上。

首先要排除外部的干扰。

尤其是是手机这个现代人已经离不开的电子产品。

还有就是外人的干扰,比如公司同事、吵闹的孩子、嘘寒问暖的长辈等。

解决方法就是找到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环境,可以是自己的书房或图书馆等。

我一般写文章或看书的前提是,必须保证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不被打扰。

这半个到一个小时里,我会把手机打震动,放到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这段时间里,除非有紧急特殊情况,我都不会去处理。

道理前文已经说过,专注状态被打断则必须重新开始,也就是至少再花15分钟进入专注。

如果,不断有琐事来打断,就不得不一次次地耗费时间,效率必然大打折扣。

如何找到这一大块的时间,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这里就不细说了。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高效利用时间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海外文摘期刊

农业灾害研究杂志官网

名医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