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好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新闻搜索

起名县长除了焦裕禄还有于县长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0]人次

除了焦裕禄,还有于志明县长!

------评《我的县长父亲》新闻事件

最近,有一篇文章很火爆,叫《我的县长父亲》,获得了德州市作协征文比赛一等奖。但,但,但是,国为该文取名与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我的区长父亲”作品名类似,引发部分网友围观、嘲讽,随后,德州市作协删除了获奖信息和链接!

不过,新闻出来以后,更多的网友去看了那篇获奖文章,然后,舆情又又又反转了!一些网友认为这篇文章和电影情节不同,文学作品质量高,宣扬的人物形象正面且值得肯定,不应被对应和嘲讽,更不应该被删除。

这真是一则舆情反转再反转的有趣新闻啊!

大叔也把这篇文章贴出来,大家可以自己鉴别、赏析。

老县长主要事业是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她的女儿、获奖作者并未享受到任何特权,为这一点,值得点赞。

老县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自己从群众中来,自己的孩子也只是普通群众,光是不以权谋私,没让家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足以让“家族传承吾辈责”的江西交通系统周公子之类的官僚世族羞愧。

大叔认为:本文被删,恰恰让这篇文章的悲剧性、讽刺性达到了新的高度!

文章作者可以光明正大、娓娓道来讲述“我的县长父亲”的故事,说明作者和其父亲一样,内心阳光,坦坦荡荡,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但为什么现在网民一听到“县长父亲”,就立刻联想到飞扬跋扈的官二代,见不得人的裙带关系呢?德州作协又在害怕些什么呢?

这篇文章就像一面照妖镜,谁心里有鬼,可不一下子就照出来了!

要我说,老县长于志明,当得起两个字:“牛逼”。26岁的县长,什么概念,前途无量啊!

上面傻逼搞浮夸风,人家这个官,说不当就不当了。这种敢跟上面对着屌、对着干的精神,几个人能做到?

老县长刚直不阿,反抗浮夸风遭到打压,复职后把补发的工资全部上交给国家,1966年被下放成了炊事员,临终前还挂念着盐碱地。老县长一生多次起落,却坚持真理,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始终以群众民生为念。这一点,足以让一些地方为了乌纱帽,折腾群众、过度防疫、层层加码,甚至不惜闹出惨绝人寰的悲剧的官员羞耻。

老电影《焦裕禄》里面,有个反派吴县长,浑身散发着自私和病入膏肓的官僚气。焦裕禄说:“再发生逃荒要饭,饿死人的现象,你我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而吴县长居然理直气壮地说:“饿死几个人算什么?关键是我们个人不能在政治上犯错误!”

我认为,老县长于志明,就像焦裕禄,而今天很多尸位素餐的官员,恰恰就是吴县长。如果“吴县长”越来越多,“焦裕禄”越来越少,毫无疑问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剧。

诚然,我认为,老县长那个年代,各项制度没有今天完善、科学,物质生活也远不如今天丰富,那个年代也有大量的历史悲剧,我们没有必要过度美化、怀念过去,但是老县长的精神,依然是可贵的。这种人性的崇高,超越时代。

文中让大叔感动的还有一处细节:于志明救了少年的命,少年失去了听力,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于志明带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去少年家,开导他。说明于志明把自己当成大家的好大哥、好大叔,而不是官。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这是剧作家阎肃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写下的词。

老县长于志明最后的岁月,依然挂念当地的沙碱地。

老县长同样“以身许国”,他许的“国”非常真实、具体,就是这按土地上胼手胝足,盼望饱暖小康的人民。

我想,那片阡陌热土,就是老县长的大海碧波、铁马冰河。同样气贯长虹,足以勋标古今无尽高歌。

与其说他是官,不如说是农民的领头人。

大叔找到了文章中老县长的照片,看看这一双清澈、真实、善良的眼睛

我相信:

这样的人,不可能有只办酒不领证、开宾利车的女朋友;

这样的人,不可能有在当地金饭碗国企发炫富朋友圈的侄子;

这样的人,不会给取不出钱的群众赋红码;

这样的人,不会给卖5斤芹菜的个体户罚款六万六;

这样的人,不会对记者说:“你说法治我都觉得有些好笑。”

这样的人,会倾听群众呼声,而不是动不动就“抠字眼式辟谣”。

这样的人,才是国家的脊梁!

中国地名编辑部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中原文化与旅游杂志

湛江文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