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好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吸油烟机

薯类起名乡情散文我的红薯情结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0]人次

乡情散文:我的红薯情结

文:张侠

红薯,徐州丰沛人叫红芋。据养生学专家讲,红薯具有通便排毒、辅助降压、保护心血管、美容养颜的功效。

走进超市或农贸市场,现在“一、九”的价格在2元左右,“老黄瓤”的价格在3元上下,而“蜜薯”的价格就更高了。看着价格不菲的薯类品种,欲买嫌贵,不买吧又经不住专家的诱导。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八十年代品种繁多的红薯和栽种、收获、食用红薯的情景。

丰沛两县多是沙质土壤或半沙半淤的地块。最适宜栽种红薯。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末,丰沛两县盛行栽种红薯。栽种的红薯分春红薯和夏红薯。栽种的品种有红大紫、白大紫、地桑根、吊把子、十里香等等。

各种各样的红薯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颜色,各有各的味道。红大紫和白大紫共同的特点是块大产量高,只是颜色一红一白,味道面稍有香味。掉把子色红块大,淀粉含量低,吃起来脆爽,容易掉把儿,故起名掉把子。

地桑根表皮如桑树皮,有黄色的斑纹,故命名地桑根,产量较高,但块小的有甲,不受农民欢迎。最受大人小孩欢迎的是十里香,这种红薯块茎很小且细长,颜色红黄色,吃起来香甜可口,大人小孩都爱吃。

春红薯一般中秋节过后就可以收获了,而夏红薯要等霜降后才开始收获储藏。

每年秋天,红薯就成了农家人的主食。烧红薯稀饭,煮红薯,蒸红薯,煎红薯条烧咸汤,炒红薯条当菜,酥红薯菜……红薯既是农家人的主食,又是农家人的美食。

记得那是吃大食堂的年代,娘每次让我端着馍筐去食堂去领吃的。回家的路上,领到的红薯总是被我吃个精光,只剩下几个红萝卜呆呆地躺在馍筐底部。

八十年代,家乡的红薯面积有增无减,产量也逐年提高。农家人不但食用红薯,还用红薯喂猪。那是1978年,我家也养了两头猪,婆婆每天晚上都会洗两筐子红薯,倒在大锅里煮。婆婆煮红薯不用锅盖,把红薯堆成圆锥状,上面罩上塑料布,煮得既多又快。

停火稍后,婆婆就会喊我们兄妹几个“谁想吃就快来挑啦”!我们几个就慌忙各自拿着碗或盘子去挑自己爱吃的红薯。我的首选是“十里香”,因为它吃起来香喷喷的掉渣儿。等我们几个都挑选完毕,婆婆就用锅铲子把剩余的红薯铲碎,再加上一些豆饼水,剁碎的红薯叶子搅拌搅拌,倒进猪食槽喂猪去了。

那几年,家家户户都会一次分到几百斤或上千斤红薯。单靠吃鲜红薯是吃不完的,于是,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切红薯干。把红薯洗干净,用刮子(切红薯片的工具)把红薯刮成片,要么直接撒到坷垃地里刨蒜,要么把红薯片划个口,挂在事先拴好的铁丝或红薯秧子上。

秋季的农村,村里村外,挂起的红薯片筑起的一道道天然屏障和地上摆放的雪白红薯片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那红薯十分丰盛的年代,红薯干才几毛钱一斤,但那毕竟是农家人的口粮呀。到了冬季,农家人的土窖里储藏着一部分新鲜红薯;缸里和条囤里存放着大量的红薯干。

那时的我,不但见证了红薯的丰盛,而且还看到了农民栽种红薯付出的繁杂艰辛的劳动。

深秋季节,农民把刨出的红薯挑一些品相好块大的储藏在地屋子里,由生产队派专人看管。来年开春就用这些优选的红薯烧火炕育苗。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暖。施足了有机肥的土地经过深耕细作,平坦如镜。技术员开始放线准备挖红薯沟。挖红薯沟既是个技术活又是个繁重的体力活。

看吧,生产队的青壮年劳力在地头一字儿排开,一人认定一条线,挥动起银光闪闪的铁锨开始挖沟,线两边一边一瞭地放土。挖到地的另一头,再回过头来把沟里闪下的土附在红薯沟的两侧抚平拍光滑。

这一条条笔直光洁的红薯沟饱含着农民的心血和汗水。挖沟时,一锨不用力土就挖不上来土;眼力技术不到家,平整的红薯沟就不能笔直光洁。那就只有等着挨批加返工了!即使是青壮年劳力,挖一天红薯沟也会累得筋疲力尽,坐下就起不来了。

扦插红薯秧若是遇到适时的雨水,就会轻松许多。若是赶上天气干旱,扦插红薯秧就费老劲啦,人们要肩挑人抬运水浇灌。第二天一大早还要一棵一棵地埋土保湿。

整个夏季,红薯秧开始蔓延生长,遇到大雨,红薯秧就会充分展示它旺盛的生命力。秧子疯长,叶子绿得油光发亮。天一放晴,就要尽快地组织妇女们翻红薯秧。不然,红薯秧就会在叶梗底部生根扎进泥土里,那样就会影响红薯的产量。

下一场雨就要翻一次秧,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妇女们弓着腰站在红薯沟里一边翻秧,一边薅草。头顶烈日脚踏热土,无异于在蒸笼里蒸煮。

中秋节过后,红薯秧开始败劲了,长势减弱,叶子发黄。这时红薯沟上的一棵棵红薯的底部就饱胀得把泥土撑裂开一个个裂口,裂口越大证明红薯的块茎越大,产量越高。

刨红薯的农民心中充满了喜悦,两抓钩下来,一嘟噜一串的红薯就露出地面。此时,满地的红薯块,一行行一堆堆炫耀着丰收的硕果。农家人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红薯是大家喜爱的食物之一,它的产量也非常高。不知为什么,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丰沛人都不再栽种红薯了。是嫌弃红薯的种植太麻烦,还是嫌弃红薯的经济收入太低?依我看,是因为前者的缘故。

现在超市里买的红薯多靠外地输入,我们爱吃又心疼钱,心里实在有些纠结!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兰台内外版面费

华章杂志

现代企业文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