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好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分解箱

钱永起名陆羽茶交所丨跟着古籍探寻唐代陆羽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0]人次

陆羽茶交所丨跟着古籍探寻唐代陆羽的生活

“茶圣”陆羽的故乡是湖北天门,在这里坐落着“陆羽纪念馆”、“陆羽亭”和“陆子泉”等景点。茶友们想更加清楚地了解陆羽,湖北天门是必须得去的。下面我们一起探寻陆羽生活的龙盖寺,这座千年古刹的传奇,它见到了怎样的奇异景象?

陆羽故园内古雁桥。

陆羽“雁翼覆羽”传说

在中国传统史料里,大人物出场都有神奇一笔,陆羽就是如此。据《新唐书·隐逸传》记载: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秋冬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走出山口,听到西湖一座小桥(古雁桥)方向,传来阵阵雁叫声,循声走进芦苇丛中,发现一群大雁用翅膀护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婴儿。智积把婴儿抱回寺中,以《易》自筮,占得“渐”卦,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陆,取名羽,字鸿渐。采访团在陆羽纪念馆门口看到的古雁桥,是人们为了纪念陆羽,在“雁翼覆羽”处所建,原址位于原竟陵城西门外,后迁至此处。

据道光《天门县志》记载,万历15年(1746)中书朱万祚鼎建。清顺治初,朱运暹复修桥面和石栏,不久,被雷震毁。康熙21年(1682),知县钱永自捐奉银重建。礼部侍郎、书法家孙岳颁巡视竟陵,凭吊陆羽,临桥书碑。乾隆11年(1746)维修损坏的栏杆。道光27年(1847)由百姓捐款重建,著名书法家、邑人胡德增恭书桥额。1990年4月,天门市人民政府将古雁桥迁建于西湖陆羽纪念馆门前,将钱永所立之碑移于桥的南侧。移建之桥按原样修复。长17.5米,宽6.4米,高5.8米。两侧石栏板刻古朴典雅的石雕。东边为龙头,西边为龙尾,宛如巨龙穿桥而过。

陆羽与其生活环境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的一天,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西湖覆釜洲头的龙盖寺(后改称西塔寺)在建寺约250多年后,迎来了一个传奇的男婴。

《舆地纪胜》里陆羽的生长环境

首先,我们来看看陆羽出生地竟陵风土人情什么样。

明代《竟陵县志》记载:竟陵城西北珍珠坡,为富商所留也。这里的姜家河恰是连接天门河与石家河的水运交通要道,陆羽在火门山开荒种茶、凿井吸泉,也是必经之道;珍珠坡地处两河中间,又环绕竟陵城(含复州或竟陵郡治)在西湖之西北不远处,是复州或竟陵郡治的重要商埠。这种发达的农业经济和商贸往来,为唐代复州或竟陵郡带来了丰富的水乡经济条件,也为教育文化发展带来繁荣景象。陆羽走上茶文化研究道路,正是基于这种农业经济和商贸往来环境,而开始定向搜集整理资料、撰写《茶经》的。

当然,提到陆羽的生活轨迹就不得不说与之成长息息相关的龙盖寺。

《续高僧传·卷二》载:“复州(天门)方乐寺,今名龙盖寺,南齐初立,周废颓灭”。隋文帝杨坚仁寿次年(公元602年)正月二十三日下诏书,继选五十三州再立灵塔。当时之复州方乐寺、并州开义寺等名刹一同入选皇诏钦定置舍利灵塔。《隋东都上林园翻经馆沙门释彦琮》载:“隋文帝仁寿次年,又敕送舍利于复州方乐寺,今名龙盖寺也”,后改名西塔寺。这就是天门西湖(西江)覆釜洲上西塔寺的由来。

《舆地纪胜》在“复州·景物·雁桥”条下记载了完整的陆羽故事:“旧传得陆羽处。初见群雁集覆小儿于下,僧史积师得之。育之三岁。既长,以易筮之,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氏以陆、名以羽,字以鸿渐。因以雁目其桥。”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传媒论坛官网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投稿

运输经理世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