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吧店起名献县80后餐饮店主建爱心水吧车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0]人次
环卫工人来到“大拇指爱心公益水吧车”前接水。
10月16日下午,献县平安大街中段的环卫工人孟师傅拿着水杯、夹着扫帚来到“大拇指爱心公益水吧车”前,接了一杯免费的热水,坐在街边的凳子上小憩一会儿。孟师傅吹着水杯里冒着的热气,乐呵呵地说,在街上夏天能喝到免费的酸梅汤,冬天能喝上热水,“水吧车”给俺们带来了享受。
孟师傅说的“水吧车”是经营着一家餐饮公司的吉万章投资建成的,免费为环卫工、城管、交警和老弱病残等人提供冷热饮。吉万章为何投资数万元为他们服务?
家庭贫困,他把上学机会让给弟弟
80后餐饮店主吉万章。
今年33岁的吉万章是献县乐寿镇西高坦村人,这个大男孩阳光帅气,开朗健谈,虽然历经艰辛,但脸上一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说起自己的经历,这位来自农村的小伙子长吁了一口气。他说自己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家里经济很困难,自己和弟弟就差一岁,父母供哥俩上学力不从心。15岁那年,吉万章说服父母,主动把上学机会让给了弟弟,自己外出打工闯荡。
“我打过零工、当过饭店服务生、推销过酒、跑过物流,后来又做酒类批发,受过的苦和累一言难尽。”吉万章说。后来,弟弟初中毕业后找到他,想跟他一起创业。哥俩商量来商量去,在河间市区发现当地驴肉火烧是一绝,很多店开一家火一家,都很兴旺。吉万章就让弟弟学习驴肉火烧的技术,哥俩投资在河间北环开了一家店铺。
异乡创业,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创业之初万事难。“租门店,装修,进货,办营业执照,创牌子,什么都得自己去闯。”说起开第一家驴肉火烧店时,吉万章沉浸在回忆中。
他说,自己虽然打工多年,但没有多少积蓄,很多投入都需要借钱。因为家在献县,而门店在河间,来回奔波不方便,店里住宿又不方便,只有一张小床,他就让弟弟睡在床上,自己在车里睡觉。
吉万章说,虽然自己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但从没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此他给自己的驴肉火烧店起名“阳光驴肉火烧”,意味着自己的生活、事业都要阳光。
在吉万章和弟弟辛苦经营下,经过两年的发展,“阳光驴肉火烧”在当地闯出了小名堂,哥俩也掘得创业的第一桶金。
回乡发展,开起多家快餐连锁店
2008年,吉万章准备在河间大干一场时,他的门店附近要扩建公路,他的“阳光驴肉火烧”面临搬迁。
在多方考察下,吉万章和弟弟商量后决定回到献县老家创业。他们把河间的门店搬到献县县城,依旧起名“阳光驴肉火烧”。
由于在河间开店积累了经验,回到老家门店一开张就非常红火。
吉万章在创业路上永不满足。“虽然当时县城已经有快餐店了,但不能满足食客的需求,况且大多是连锁店,有很多限制,我要创自己的品牌。”吉万章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在县城燕京大道开起了第一家快餐店。开始只有一间屋子,后来增加到两间,两间也挤满顾客。2014年,他在县城开了第二家,后来又在县城开了第三家。
创业没止境,要做行业“大拇指”
2016年,吉万章申请注册了公司,他拥有了一个驴肉火烧店和三个餐饮店,70多名员工。
“有了创业的资本,也有了回报社会的理由。”吉万章说,自己从小家庭贫困,知道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他招收的员工很多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当他看到很多环卫工和交警在户外工作时饮水不便,就有了帮他们解决饮水的想法。在与有关部门多次申请和沟通下,他投资近五万元在县城四个显要位置建起了“大拇指公益水吧车”,并雇人每天在水吧车值守。“这四个人的工资每年近二十万元,但看到环卫工、交警和路人能畅快地喝上热水或冷饮,我感到非常惬意。”吉万章满足地说。
“创业没止境,事业没尽头,趁着年轻我想再拼搏几年,证明自己的价值……”看着顾客们悠闲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吉万章又有了更高更大的创业梦想。
(通讯员 黄金屋 燕赵都市报 记者 韩泽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