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好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两会焦点

安徽旅游感受安徽被网友高估了刚从安徽合肥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7日    点击:[8]人次

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安徽这个曾经并不起眼的内陆省份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特别是作为省会的合肥,更是收获了诸如"新一线"、"强二线"等众多标签。那么,安徽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是否真如一些网友所言,其地位已然超过不少老牌强省?为了一探究竟,我特地前往安徽进行了实地走访,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真实感受。

一、合肥:表现亮眼,但还需积累合肥无疑是安徽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引擎。近年来,这座城市可谓是一天一个样,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新站高新区,更是云集了众多国内外知名高科技企业。作为副省级城市,合肥的地位已得到普遍认可。GDP总量跃居全国前20,跻身"万亿俱乐部"。南站枢纽、市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战略举措也都稳步推进,城市颜值和内涵同步提升。

不过,客观而言,合肥与南京、杭州、武汉等老牌省会城市相比,在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作为后起之秀,合肥还需要一个长期积累提升的过程。此外,城市管理水平如交通拥堵、环境治理等,也尚有提升空间。在我看来,合肥目前的发展成就,可能被一些网友过度放大了。未来虽然前景无限,但还需"步步为营",切忌急于求成。

二、创新驱动:科教优势突出,产业转型任重道远作为科大省份,安徽的科教资源可谓十分丰富。以合肥为例,云集了中科大、合工大等一批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大讯飞、京东方等知名企业也都扎根于此。可以说,科技创新已然成为驱动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然而,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安徽创新驱动的"堵点"所在。虽然每年都有大量专利产出,但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并不多。这与安徽产业结构偏重传统制造业密切相关。如何以创新驱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教优势,是摆在安徽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冷静客观地评估自身基础,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盲目攀比,而是要立足省情,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型发展道路。

三、区域差距:"一核多极"格局初现 ,县域发展不平衡安徽区域发展呈现明显的"一核多极"格局,以合肥为核心,芜湖、铜陵、淮南等城市次第崛起。同时,皖江城市带、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建设,也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一些深度贫困县如金寨、霍山如今也摘掉了贫困帽,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不过,安徽的县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不少县城面貌陈旧,农村现代化也任重道远。与南方发达省份相比,县域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普遍滞后。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如何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让基层百姓真正分享到发展红利,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可以说,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振兴,将是安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

四、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徽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黄山、九华山等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近年来,安徽坚持生态立省战略,大力推进长江、淮河等流域的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一些曾经的工业重镇,如铜陵、马鞍山等,也在努力实现从"黑"到"绿"的华丽转身。可以说,安徽正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

然而不可否认,安徽生态环境的总体质量还有待提高。部分地区仍面临水土污染、荒漠化等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也任重道远。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好绿水青山,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是摆在安徽面前的一道考题。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GDP增长。

五、开放崛起:融入"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地处中部的安徽,区位优势并不突出。不过近年来,安徽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的重大机遇,加快融入国家战略,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中欧班列(合肥)、合肥国际内陆港等一批开放平台加快建设。与沿海发达省份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特别是与上海的协作步伐明显加快。

但总的来说,安徽的开放型经济总量规模仍偏小,大多停留在加工贸易层面,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吸引力不强,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层次仍较为初级。未来,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倒逼创新,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是安徽必须认真思考和谋划的重大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安徽既要发挥区位、科教、产业等优势,更要直面自身在体制机制、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奋起直追,加快追赶超越的步伐。

六、文化之省:深厚底蕴,提升软实力任重道远安徽人杰地灵,自古就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铜官陶瓷、徽州文化等都具有深远影响。红色资源也极为丰富,小岗村、渡江战役纪念馆等都是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如今,大运河文化带、黄河文化带等国家文化重大工程,也为安徽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不过,与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相比,安徽文化产业大而不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还相对滞后。如何盘活红色、古色资源,推动文旅融合,打响徽文化品牌,让"诗和远方"变为发展的现实动能,提升安徽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久久为功。对此,安徽要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守正创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要坚持以文润心,以文化人,努力在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七、民生关切:真心真情为民,提升百姓获得感民生连着民心。安徽近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事业加快发展。2020年,安徽730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省内流动人口、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共享发展的阳光越来越暖。

尽管如此,安徽在民生保障上还面临不少短板。优质医疗、教育等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安徽在社会保障、收入水平等方面仍有明显差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弱有所扶"离百姓的期盼还有不小距离。对此,安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立足省情实际,稳步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结语总的来看,我此行最大的感受就是,安徽正处在奋力前行、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列,中部地区的龙头地位日益巩固。同时,经济转型、创新驱动、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也都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不过也应看到,安徽毕竟是内陆欠发达省份,与东部沿海还存在明显差距。一些网友对安徽的评价,可能过于乐观了。对安徽而言,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但实现全面振兴和现代化,仍需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更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省情,扬长补短,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广大干部群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埋头苦干,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谱写新时代中部崛起的安徽篇章。

海外就医中介收费

赴美医疗中介有哪些公司

去美国看病的中介排名

安德森医院服务中介有哪些